2024年,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达118.18GW,占全国光伏新增装机的43%,累计装机量突破3.7亿千瓦,占据光伏总装机的42%,这一数据凸显了其在能源体系中的战略价值。工商业屋顶光伏因“自发自用、就近消纳”的特性,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抓手。
政策护航,助力远航
政策的有力支持,是工商业光伏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电网接入能力提升到补贴激励,从税收减免到项目推动,全方位为工商业光伏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电网接入方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相关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配电网的改造和升级力度,到2025 年配电网具备 5 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这一举措将有效解决分布式光伏电力接入难题,确保电网能够稳定、高效地接纳和调配分布式光伏产生的电力。
税收减免政策也为工商业企业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激励。例如,部分地区落实符合规定的光伏发电企业项目所得税 “三免三减半” 政策,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此外,各地还出台了一系列减碳、零碳园区、绿色工厂等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这些政策相互配合,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合力,有力地推动了工商业光伏的发展。
优势凸显,价值卓越
工商业光伏之所以备受青睐,得益于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与显著的价值。
首先,它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这一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因地制宜,分散布局,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灵活建设光伏电站。这种就近发电、就近消纳的模式,不仅减少了电力传输损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运营成本。
其次,工商业光伏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企业可以降低用电成本,增加收益。同时,使用清洁能源发电,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工商业光伏的发展有力地助力了国家 “双碳” 目标的实现。作为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大规模应用,将有效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方向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此外,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还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报率高、可与建筑相结合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优势,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和能源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
趋势引领,未来可期
在 “十四五” 规划的指引下,我国对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等指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的持续推进,工商业光伏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将迎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
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也为工商业光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在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从传统的集中式向小型化、分散化转变已成为必然。未来,工商业光伏将与微电网、智能电网等新型能源形态深度融合,形成更加高效、灵活、智能的能源生态系统。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工商业企业对绿色能源的认知度和需求不断提高,以及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完善,工商业光伏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把光伏作为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工商业光伏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政策的支持、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推动下,它将在我国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